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甘肃现已全面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但如何从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公平”转向内容上的“教育质量公平”,走向以教育现代化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确保甘肃发展不“掉队”,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必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反弹琵琶”,通过对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再认识,走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思维定势,从师范教育抓起,从教育脱贫抓起,以超常规、超常态、超气魄的勇气,打赢甘肃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战。
一是走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思维定势,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秉持着通过优先发展经济去解决包括教育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这一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思维定势,“反弹琵琶”,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优先发展教育反哺经济发展”的国策落地生根。
二是突出师范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工作母机的地位和作用。在多年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学校、家长、学生都简单地把教育视为传授知识,只要能考取一张资格证,教师的本质要求即可被取代之,导致一部分师范院校大幅减少师范专业招生数量向所谓的综合型大学迈进,一部分改旗易帜走上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变革之路,使得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师资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供给能力不是强了而是弱了,有形成恶性循环并伤及教育基业和国家民族大计的现实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四有好老师”,这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教育的供给侧着手发力,用“最优秀的人去教出更优秀的人”。为此,要坚决解决师范教育政策倾斜不够、落地对接难,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不佳、培养方向不聚焦、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大对教师教育学科的专业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要以吸纳一流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师范生“进口”和“出口”一致的,给予学费全额返还政策,既确保师范院校招录到优秀生源,又确保师范院校培养的卓越师资能够及时配置到基础教育一线;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极缺的现状和西部跨境民族多的特点,在师范院校增设双语教学基地,既服务于民族团结,又服务于“一带一路”近邻国家跨境民族的互通互联和边疆稳定;全力推进教育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构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推动新的教学改革工程,从源头上推进教育信息化。
三是强化大教育在“五个一批”扶贫工程中的关联作用。在“五个一批”扶贫工程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关键,要把“教育扶贫”贯穿于“五个一批”扶贫工程中统筹考虑,在“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中都要强化农民培训工作,要把农户脱贫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放在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上,系统研究、统筹部署,将农民培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捆绑,用大教育的理念精准扶贫,用大教育的理念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来源:甘肃日报 时间:2017年4月21日 版面: 第06版:理论特刊·智库 字数:1377
原文链接: 【甘肃日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抓住重点促进甘肃发展
(编辑: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