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媒体师大

【兰州晨报】杨隆骞:有生之年,教更多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7-17浏览次数:1852




杨隆骞教小学生练习手指操


    2017年7月8日,兰州首个社区家长学校——培黎家长学校正式开课。一年来,在这所亲子公益学校里,对于儿童启蒙教育的探索如火如荼,许多的改变悄然发生。而这一切,都与一位老人的公益行为,密切相连。
    现年75岁的杨隆骞,退休前是yl6809永利官网会计学教授。2003年退休后,他告别熟悉的大学校园,把目光投向少年儿童的教育领域,成了培黎家长学校的特聘教师。他说;“我已经有很多名头了,现在只想做净化灵魂的事情,不管在哪里,教育的行为都可以继续。”
    继而,他的脑海里不断积蓄起关于“孩子”的思考: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患上心理疾病?我们的孩子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家长的“望子成龙”到底是在成全谁?
    一贯以践行见长的杨隆骞,最终决定让自己脚踏实地地去无限靠近这些问题的根源。
    时光荏苒,一年匆匆而过。杨隆骞老人的探索之旅如何呢?7月6日记者在位于安宁区培黎广场的培黎家长学校采访了他。
    记者:杨教授,您好!是什么契机让您走进了孩子的世界?并且建立了密切的关联?
    杨隆骞:最初与孩子建立关联,其实是我的专业知识向启蒙教育倾斜的结果。我自己研发的“数学启蒙新教法”入选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最初我是想通过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给他们以方法的启迪。
    但通过接触发现,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强调孩子的行为养成,但对更高级别的养成——思维习惯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比如,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那是因为处于需要别人照顾的孩子,必须承担起照顾别人的责任。他的思维习惯不是自私的,而是利他的。再比如,现在的孩子内心脆弱、容易走极端。这其实是站在了前一种情况的对立面,绝大多数心理疾病的患者,都几乎是个人私利得不到满足而抑郁的。如果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一想,换位思考等等,那情形就会迥然不同。
    综合考量后,我就调整了教育的思路,渐渐形成了现在的风格和方向。
    记者:年轻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充满了恐慌、焦躁,一方面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这似乎是当下的一种通病。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后,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能给出一些建议吗?
    杨隆骞:少年是一个人一生的起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人生没有捷径,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讲。一个是,要重视思想品德的修养,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就是不要凡事以自己为核心,个人主义是圆心,个人利益是半径。这样的人很难融入集体,很难相处。当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抑郁,陷入心理问题。所以,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另一个就是,培养孩子既不能只盯着成绩不放,也不能让孩子成为全能。要知道,兴趣是天赋为孩子打开的一扇窗子。作为家长和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与职责,就是发现、挖掘与激励孩子的兴趣。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兴趣火花一定都能变成成功的播种机,但是,多发现一种兴趣,就多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多培养一种兴趣,就多一项生活的乐趣。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不是考虑这种兴趣幼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而是要以最大的努力去播种它、栽培它,使它尽量长成大树。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持续关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教育,您觉得它的意义在哪儿?
    杨隆骞: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红色基因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和继承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就不会迷茫。

    比如,传承孝道文化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仅是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家庭国家对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基本要求。我们今天是爸爸的儿子、女儿,爷爷的孙子、孙女,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儿子的父亲、孙子的爷爷。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绵延不断的。孝顺父母是人生的起点。《孝经》说得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知始也”。我们从小要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注意保护自己。《孝经》又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做怎样的人生梦想,又如何同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来源:《兰州晨报》 版面:第A05版 晨报对话 时间:2018年7月16日 字数:1717字

原文链接:《兰州晨报》杨隆骞:有生之年,教更多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编辑:郝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