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一生无怨无悔,执着坚守在家乡的这片热土上。
2018年8月14日,yl6809永利官网明德社赴靖远社会实践团队——寻访乡村最美教师小组对靖远县宋广辉老师进行了采访。由于天气原因,道路不畅,队员们无法到达宋老师所在的学校,后采访地点定于靖远县教育局。
执一缕师情,守一份信念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宋老师不仅是一位省级优秀教师,也是若笠中学的校长。为了让父老乡亲和自己的孩子们能够享受更方便、更优质的教育,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宋老师毕业时放弃在城里留教的机会,而这个决定,让宋老师根扎在这片渴望知识的土地上一干就是二十年。
开始作为民代教师的他,宋老师的内心也有过挣扎,因工资待遇低,受到他人的歧视、冷眼,但宋老师并未因此放弃这份平凡的工作,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更加坚定最初的信念,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他继续坚持,工作踏实肯干,无论带哪个班、教什么课,他总能不辱使命,负责到底。多年来他依旧坚持上课,即使做了校长在教学上也没有任何的懈怠,他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
环境的艰苦让宋老师更加坚定信念,从教初期的泥楼到现在的砖瓦房,是他们一点点用汗水、用双手、用知识建造起来的,二十年的坚持,最终让他们忠于职业,坚守于此。
队员们在县教育局对宋广辉老师及相关老师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许珍雅 摄
师师近,师生近,成就情
采访中宋老师说,为了促进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信心,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温暖,以此对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学的轻松,他们的教师团队对学生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是细心呵护。在校期间,师生齐头并进,共同努力。学生六点半进教室进行晨读,此时老师已在教室等待,与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还将师生住宿安排在一起,促进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每晚学生回到宿舍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去教师宿舍询问,而老师也会耐心为其进行解答。
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也会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每周六学生都回家后,教师再回家,张校长也是如此。在课余时间,张老师会与其他老师进行组与学生一起做运动,比如打篮球,乒乓球等,与学生一起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
此外,宋老师课余时间积极组织老师们一起运动交流,增进老师们之间的感情。宋老师谈到,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提高升学率的重要因素,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团结教师,让学校的教师团队更加强大。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综合素质也需提高。这种课外活动一举两得,是较好的管理方法。学校的学习氛围也因此得到改善,老师请假不上课时,其他教师都会“抢”着上课,老师认真负责,学生刻苦努力。教书育人,能为改变家乡文化落后面貌做贡献,这是宋老师任教的初衷。宋老师作为乡村教师,对教育有着一份朴实的情感,工作中能够尽心竭力,所有的艰难便能够坦然面对,绝不言苦。
平凡的事业,不朽的成绩
从教的几十年里,宋老师分别被授予省级、县级“骨干教师”、市级“园丁”等荣誉称号,还多次被破格提升,从中级教师到一级教师,最终做到校长的职务。而宋老师所任教的数学连续几年位列全县第一。若笠中学的综合成绩也远高出下一名20多分。两个小时的采访,老师一直对自己的付出轻描淡写,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这让社会实践队员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最美姿态。
寄一语,收一情
采访临近结束,在采访员提议下,希望宋老师能对未来即将做人民教师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指点迷津,传授经验,让社会实践队员们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轻松入手。宋老师说到,人民教师是一个看似平凡但又不平凡的职位,教师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在师德上下大功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一门课程。如若以后坚定了当教师的信念,就要勇往直前,不畏困苦,努力为教育事业奉献!
至此一个乡村教师的全貌也展现在社会实践队员眼前,社会实践队员实地接触到了乡村教育,感受到了乡村教师的处境,在中国,像宋老师一样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和奉献的乡村教师不计其数,他们不曾放弃,更没有怨言,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夜的窗口他们的灯光最亮,清晨的路上他们行的最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再次为教师正名,让中国的教育事业更加夺目!
教书育人本就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如果说教书是一门技术,那育人就是一门使人向善的学问,老师的分享以及对师范生的寄语给了社会实践队员很大的启发,身为师范生的社会实践队员不仅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宋老师多年的坚守很好的向社会实践队员诠释了初心的含义。初心,包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在坚守的背后他们也曾饱受质疑,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总有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未来,路途遥远,队员们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队员及指导老师与几位乡村最美教师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徐文慧 摄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18年8月24日 字数:2034字
原文链接:《中国青年网》西北师范学子三下乡:因为有你,乡村教育格外“美丽”
(编辑:何佳敏)